• 00:00 1.
    紀錄經驗,原來可以這麼簡單、有效!
  • 索引
  • 筆記
  • 討論
  • 全螢幕
紀錄經驗,原來可以這麼簡單、有效!
長度: 07:28, 瀏覽: 449, 最近修訂: 2024-09-04
文章重點:
  1. 記錄經驗,其實可以很簡單
  2. 每天 10 分鐘,建立個人化的工作技能與知識入口
  3. 10 分鐘夠嗎? 要如何紀錄?
  4. 開始做,就對了!
  5. 職能三部曲 ~ 紀錄經驗、盤點職能、產出職能矩陣,可以水到渠成

如果可以將碰到、做錯的經驗記錄當然很棒,
但現實總是比較殘酷,大家都知道,經驗並不好累積!

要嘛是沒有記錄,或是記錄之後沒有好好的維護,資料就會過時不完整,參考價值低。

經驗不好紀錄?過時不完整?
克服這兩大難題,就 2 個原則而已!
  1. 邊做邊記錄
    發生的時候 (碰到、做錯) 沒有記錄,以後就很難。因為今天沒空 or 拖延,明天通常也一樣,結果就是下個星期、下個月、明年 ... 都一樣。
     
  2. 下次照著做
    如果記錄沒有維護,就會落入「過時、不完整」的問題。
    怎麼解決呢?就下次碰到的時候,照著做就好,這也解決我們常遇到的問題 ~ 以前的人怎麼做?

    參考之前的做法,
    若沒問題,就按部就班照著做,可以避免重新造輪子、從錯誤中學經驗的過程。

    如果查覺怪怪的呢?
    就提出來一起討論、調整,藉此持續檢視、改善,減少「過時、不完整」的問題。

圖1:知識管理的需求、痛點與對策
344844119f3bf31270598789260cdc7b.png
 

守住這兩個原則,一天進步一點點,過去 5 年做不到的,如果經過 6 個月後就可以產出下面的成果 (圖2),有沒有很厲害呢?
  1. 個人化職能入口
    列出職務專屬的資料夾,雖然公司有數百個,甚至上千個資料夾,和自己工作有關的其實就那幾個,類似知識庫的索引,把和自己職務工作有關的技能與知識整理出來,成為每個人工作的最佳入口。

  2. 職務相關工作
    有結構的文件整理,列出職務中可能會需要處理的相關工作

  3. 執行 SOP、FAQ
    文件提供描述、附件、重點步驟、檢核清單、FAQ 等不同的格式,讓經驗可以用最適合的紀錄方式快速整理,例如,開模具的方法、每月薪資結算等,這些公司運作的基礎就可以用重點步驟 (SOP) 紀錄,每一項都獨立編輯、建立,降低紀錄與修改的門檻,FAQ 問題與處理,則是有經驗和新手最大的差異。

圖2:個人的職務入口 (專屬資料夾、相關文件、執行細節SOP/檢核清單/FAQ 等)
1df1d3ae255f3cde78eb831a0dd264be.png


聽起來很好,可是同仁們普遍沒有這個習慣,認為這會增加工作負擔,就比較容易抗拒 …

這不是人的問題,只是執行的方法不夠好!
這是史丹佛大學行為設計實驗室創辦人福格博士在「設計你的小習慣」一書中提到的。

推動,只要每天 10 分鐘就夠!
在團隊中可以怎麼推動呢?
其實可能跟您想像的不一樣,可以非常簡單唷,只需要請同仁每天最多花 10 分鐘來記錄經驗就搞定!

沒錯,每天只要 10 分鐘!
門檻低也不會影響現有的工作,就更容易成功推行。

不用要求內容完整,也不用要求紀錄的品質,
這就是讓同仁在執行初期願意配合的關鍵。

在忙碌的工作日常中,
這樣的方法就足夠幫助我們留下那些在日常工作中容易遺失的寶貴經驗了。

您一定會對這個方法有很多疑問,接著,讓我們一起一一攻破!
  1. 時間這麼短,可以記什麼?
    即使只是很簡單地記錄「做什麼」或「遇到什麼問題」 (圖3) 就非常有價值了!至少教育訓練時就知道要教的主題,另外,簡單的 SOP (檢核清單)、案例 (問題、原因、解法、如何避免) 也都非常適合。
     
  2. 10 分鐘夠嗎?
    肯定不夠!超過時間就不要做,反正下次還會碰到,一天一點點就能聚沙成塔 (時間複利)。

  3. 要記在哪裡呢?
    很多人其實已經有很好的記錄習慣,寫在個人的筆記本、放在電腦資料夾、儲存在 google 雲端、 .... 只是散的到處都是,要用的時候不好找。如果可以像企業單一入口一樣,集中在有一個地方紀錄,例如,自己職務專屬的資料夾中,記錄時就不會有選擇障礙 (不知道要記在哪裡),都在同一個地方,要找也方便。
     
  4. 內容不完整怎麼辦?
    之後碰到時再補充就好,透過 PDCA 循環就會越來越完整,整理出職務的相關經驗 (含完整內容,圖2)。
     
  5. 一天只記一點點,多久才有效益?
    從行政、業務、一般工程師到面板廠主管、晶圓代工高階主管、資深顧問 ...,通常 3~6 個月,職務中常見的工作、碰到的問題,8 成大概都紀錄得到,有沒有很值得試試看呢?
     
  6. 記錄的品質不好?
    剛好可以機會教育,主管每天最多花 5~10 分鐘和同仁面對面討論 (低負擔),持續協助同仁進步就會看到效果,總比原地踏步抱怨好。
     
  7. 缺乏整理?
    記錄的內容很瑣碎,甚至雜亂 ...,但已經非常有價值,因為可以像我們很依賴的 google 一樣,需要時找得到。若因為不好整理而放棄記錄就因噎廢食了,而且有記錄,之後才好整理,可以先求有、再求好。更詳細的說明,可以參考 FAQ「工作項目很多,不好找?
     
  8. 配合度低的,行的通嗎?
    例如產線師傅、RD 等不熟悉電腦或配合度較低的。因為記錄經驗的本質是一樣的,只是策略和使用的工具不同而已 (例如從電腦改成手機拍照、攝影),更詳細的說明,可以參考「讀書會 ~ 開啟學習型組織的一扇窗」。
     
  9. 紀錄的經驗怎麼用?
    當然是下次做的時候可以很容易參考囉!做法很簡單,最好還可以像專案管理一樣開工作執行,工作內容就帶出怎麼做的文件與需確認的檢核清單,更可以因此解決工作追蹤、認知落差、執行遺漏等常見的問題。

  10. ... 

圖3: 做什麼、遇到什麼問題
6ee5358e126a6d4c63319cd45c8da01c.png


做,會不會很困難呢?當然會!
想,都是問題,做,才有答案
站着不動,永遠是觀眾

~ 稻盛和夫 (日本經營之聖) ~

只要有好的制度和執行者,就很容易!
好的制度的原則,我們在另一個主題「紀錄,可以從「問題處理」開始」中詳細說明。
 
職能三部曲 ~

1. 紀錄經驗   2. 盤點職能 (評核指標)    3. 產出職能矩陣 (評核)

以下是推動職能的三部曲,每天只要 10 分鐘,在不會影響現有工作的前提下,從工作盤點到整理職務經驗、建立職能矩陣 (人才庫),成為招募、訓練的重要依據。
 
1. 記錄經驗
採先求有、再求好的策略,先從低門檻簡單又有效的開始,逐步累積完整經驗 (圖2)。
  1. 遇到的問題:高 CP 值的經驗,在主題紀錄,可以從「問題處理開始」中有更詳細的分析。
  2. 做過什麼:即使只有標題就很有價值,是新人教育訓練的主要參考內容
  3. 怎麼做:只記錄流程的重點 (不含執行細節),工作 SOP (檢核清單) 就建立了 
  4. 詳細步驟、注意事項:碰到、且有需要時再記錄,例如上次執行時遺漏的地方,就可以特別寫下來,避免未來再發生。
有了紀錄,下次執行時就可以照著 SOP 與檢核清單做,藉此持續檢視、維護這些經驗,
更詳細的執行步驟,可以參考:「職務工作盤點 (記錄經驗)
 
2. 盤點專業職能
因為有記錄,就更容易從這些資料中分類、整理出該職務專屬的「主要職責、工作任務、產出和行為指標」,並進一步盤點出專業職能的「專業能力、里程碑」,例如,將工作事項的分類,建立成「專業能力」,工作事項則建立成專業能力下的「里程碑」 (圖4)。
 
以終為始,知道要做什麼、怎麼做之後 (里程碑),
一旦有清楚明確的目標,就可以實現以職能導向的高效率教育訓練。
 更詳細的執行步驟,可以參考:
 
3. 專業能力考核、產出職能矩陣
如何得知同仁是否勝任某項職務呢?
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透過「專業能力考核」進行評估 (圖4),系統就會自動依據考核結果產生職能矩陣 (圖5),完成公司內人才庫的盤點。
 
 
圖4:專業能力考核
33cff7a058e4018ea2f9456bbf98faf3.png
 
圖5:職能矩陣
ec129ade3aea9339f1dbb22b1af99ab2.png
 
導入企劃 ~
從基礎到進階,從小單位到全面推動
 
雖然「記錄經驗」是突破的關鍵,但這需要時間累積、無法一步到位。

先從基礎的開始,
將教學影片變成線上課程、用系統進行實體訓練 / 外訓、執行混成學習、透過報表檢視成果。

熟悉後,
再進一步推動訓練規劃、職能等進階應用。

透過分階段從小單位開始,
逐步熟悉並建立制度後,再進行典範轉移就容易推動,更完整的規劃,可以參考我們整理的「導入企劃書」。
    評語
    請登入後才可以評分
    1. 1.
      第一章:職能之道 ~ 每天 10 分鐘,訓練再突破!
    2. 2.
      第二章:開始前的預備
    3. 3.
      第三章:基礎篇 ~ 改善現有的教育訓練
    4. 4.
      第四章:訓練規劃與執行
    5. 5.
      第五章:提升訓練品質
    6. 6.
      第六章:收集經驗,訓練再突破 (km+ 知識管理)
    7. 7.
      第七章、推動很困難?別擔心!
    8. 8.
      第八章:其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