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切換帳號
台灣數位訓練課程
首頁
課程中心
知識
tms+ 快速入門
登入
索引
00:00
1.
訓練再突破 (2) ~ 回饋與指導
筆記
(0)
未登入或權限不足!
討論
影片問題
問卷
資訊卡
字幕
廣告
×
寫筆記
loading ...
00:00
1.
訓練再突破 (2) ~ 回饋與指導
×
嵌入網址
語法
複製語法
解析度
1280x720
自訂大小
原始碼嵌入
原始碼嵌入 (比例 4:3)
原始碼嵌入 (比例 16:9)
自訂大小
x
×
QR code
分享
嵌入網址
QR code
索引
筆記
討論
全螢幕
列印日期 : 2025/01/24
台灣數位訓練課程
知識庫
快速入門 ~ 10 倍速教育訓練
訓練再突破 (2) ~ 回饋與指導
長度: 03:52,
瀏覽: 509,
最近修訂: 2024-10-18
播放影片: https://learning.xms.tw/media/2106
文章結構:
什麼是回饋與指導的學習
方法很多、眾說紛紜
分析需求 ~ 哪些情況會與他人互動,接受回饋與指導?
營造一個友善的互動環境 ~ 建立一個簡單、實用的專案管理系統與制度
好的專案執行方法,絕對是營造交流回饋環境的最佳實踐
交流回饋,在 70-20-10 模型中佔職場技能提升的20%,強調從他人互動中的學習,包括同事的反饋、導師的指導和團隊合作。
雖然在 Google 或 ChatGPT 詢問「如何改善 20% 社交學習」可以看到很多好的方法,例如 ChatGPT 的建議 (圖1):
加強導師與教練計畫:導師配對、教練支持
促進跨部門合作:計畫團隊、工作坊、研討會
創建知識分享平台:內部論壇、專家社群
推動反饋文化:360度反饋、即時反饋
促進知識與經驗傳承、支持團隊建設活動、利用技術促進社交學習 ...
有點多到眼花繚亂,甚至有些抽象,不知道從何下手是吧?
有沒有簡單、實用、而且每個人都做得到的方法呢?
當然有! 我們熟悉的 80-20 法則就告訴我們 ~ 抓住關鍵的 20% ,達成 80% 的效果,很多情形就像一本暢銷書的書名:「少,但是更好」 (圖2)。
回到源頭思考,
什麼情況我們會與他人互動,接受回饋與指導?
基本上都和工作有關,例如
確認工作內容
討論計畫方向
遇到問題時
...
在這些他人互動的情境中,常常就是接受回饋與指導的時機,幫助我們累積經驗。
那要如何建立一個友善的工作互動環境呢?
導入一個好的專案管理系統與制度就對了!
xms+ 專案模組的設計,
可以輕鬆協助我們立即執行 4 個簡單又關鍵的步驟,大幅提高工作效率之外,同時又營造出一個與他人有良好互動的學習環境。
開工作
清楚的指派誰、什麼時候、要做什麼事,該怎麼做。
接著,就可以透過系統的工作清單、視覺化的甘特圖及工作看板等,輕鬆即時掌握整個團隊的工作進度,
事情就可以清清楚楚
。
發討論
有問題就直接 PO 工作討論。
系統除了發 email 提醒之外,
專案成員也
會立即收到 line 的訊息通知,點進連結就可以接續腦力激盪討論。同時兼顧 line 的即時優點,也解決 line 訊息雜亂、對話一直錯頻的困擾。
寫紀錄
將工作過程中的產出、待辦事項等寫下來,協助工作執行更順利之外,也方便後續參考。
每日站立會議
每天只要花 5~10 分鐘,快速了解「昨天完成了什麼?今天預計要做什麼?有沒有遇到困難,需要協助?」,成為專案資訊的重要交流平台,也營造一個更好
的「與他人互動 / 回饋與指導」的環境
。
經驗,基本上都是在工作中展現,
因此只要有「開工作、寫紀錄」,就可以在每日站立會議中快速檢視,並透過主管引導「討論」
有沒有遇到困難,或需要協助的地方,是「回饋與指導」的最佳實踐。
只要成功落實這 4 個步驟,
當我們工作遇到問題時,就可以從工作、紀錄和討論中查看「以前的人怎麼做?」,或是在每日站立會議中提出問題與他人互動,透過團隊智慧來回饋與指導。
毫無疑問的,
只要專案做得好,除了可以事情做更好、時間花更少之外,更讓「經驗傳承、收集」成為水到渠成的結果!
關於專案執行更完整的整理,可以參考:「
導入專案,成功方程式 (開工作 X 每日站立會議)
」。
圖1:ChatGPT 的建議
圖2: 少,但是更好
來源: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12185?gad_source=1&gclid=CjwKCAjwyJqzBhBaEiwAWDRJVJCG48q_5Zm2f1KtR0sNmzroa5oHfUzQd3gRw_iQMN7wqKaqeOhIZxoCq9wQAvD_BwE
×
×
複製檢核清單
loading ...
×
×
×
關閉
×
loading ...
評語
請登入後才可以評分
×
評分
×
查看更多
loading ...
上一篇
下一篇
討論
詳細
位置
知識庫
快速入門 ~ 10 倍速教育訓練
資料夾名稱
快速入門 ~ 10 倍速教育訓練
上傳者
王大明
單位
台灣數位訓練課程
建立
2024-06-03 16:45:45
最近修訂
2024-10-18 08:26:27
長度
03:52
引用
1
知識庫
快速入門 ~ 10 倍速教育訓練
1.
第一章:職能之道 ~ 每天 10 分鐘,訓練再突破!
1.1
主題快速導讀
1.2
職能之道 ~ 每天 10 分鐘,訓練再突破
1.3
紀錄經驗,原來可以這麼簡單、有效!
1.4
跨出成功的第一步,從「問題處理」開始紀錄
1.5
案例分析,這樣做就對了 (效果百分百!)
1.6
突破人才培育的三大挑戰
1.7
善用工具+策略,新人甚至可以做的比資深同事更好!
1.8
訓練再突破 (1) ~ 教育訓練
1.9
訓練再突破 (2) ~ 回饋與指導
1.10
訓練再突破 (3) ~ 經驗學習
1.11
導入企劃書
2.
第二章:開始前的預備
2.1
[操作] 系統管理快速入門
2.2
網站管理,10 分鐘快速入門!
2.3
開課前的系統設定
3.
第三章:基礎篇 ~ 改善現有的教育訓練
3.1
六分鐘認識 tms+
3.2
線上學習,可以很簡單、有效!
3.3
[開課者] 建立線上課程,10 分鐘就搞定!
3.4
開課者,快速入門 (從實體課程到線上課程)
3.5
推動混成學習
3.6
新人訓 (使用「單一課程」)
3.7
報表查詢
3.8
一般證照管理
4.
第四章:訓練規劃與執行
4.1
學程簡介
4.2
共同學程
4.3
認證學程
4.4
先修學程 (多階段的訓練規劃)
4.5
新人訓 (使用「調訓學程」)
4.6
新人訓 (使用「學習計劃」)
4.7
學程的報表應用
4.8
年度訓練計劃管理
4.9
年度訓練總表
4.10
職能矩陣
5.
第五章:提升訓練品質
5.1
設計測驗,確保學習效果最有效的方法!
5.2
翻轉教室 2.0 ~ 上課同步錄影出高品質的教材
5.3
簡單 3 步驟,讓「現場操作教學」變成高品質的線上課!
5.4
簡報排版
5.5
簡報、多媒體教材設計原則
5.6
[操作] 3 分鐘學會 EverCam 基礎入門
6.
第六章:收集經驗,訓練再突破 (km+ 知識管理)
6.1
[操作] 職能知識庫,10 分鐘快速入門
6.2
從工作中萃取經驗
6.3
文件不會寫,怎麼辦?
6.4
FAQ,怎麼寫?
6.5
標題,要怎麼下?
6.6
讀書會 ~ 開啟學習型組織的一扇窗
6.7
資訊系統操作,教學手冊設計參考
6.8
案例錄影 ~ 高 CP 值的經驗與微課程的最佳來源
6.9
整理工作 SOP 並快速傳承
6.10
收集 FAQ
6.11
操作
6.11.1
[操作] 職務工作盤點,快速入門
6.11.2
[操作] 職務工作盤點 (1) ~ 紀錄問題 (FAQ)
6.11.3
[操作] 職務工作盤點 (2) ~ 做什麼、怎麼做 (SOP)
6.11.4
[操作] 職務工作盤點 (3) ~ 為經驗建立索引
6.11.5
[操作] 案例分析,10倍速經驗傳承的關鍵
6.11.6
[操作 ]編輯器的基礎教學
6.11.7
[操作] 插入圖片 (for 重點、FAQ)
7.
第七章、推動很困難?別擔心!
7.1
改變 or 推動新制度,原來可以這麼簡單!
7.2
冰山在融化 ~ 組織成功變革的 8 個步驟
7.3
PDCA 循環 ~ 持續改善的關鍵
7.4
5W2H ~ 讓事情清楚、溝通順暢,減少來來回回!
7.5
五遍訊息溝通法 ~ 減少認知落差、避免做白工
7.6
學習之鑰 ~ 理解、整理、刻意練習、回想
8.
第八章:其他功能
8.1
外訓申請 (設計表單、簽核流程)
8.2
證照延展
8.3
課程管理者的權限指派
8.4
專業能力考核 (職能矩陣) ~ 10 分鐘就上手!
8.5
回訓
8.6
系列課程
8.7
設計證書
8.8
課程事件 email 通知
9.
[操作] 學員上課
10.
思維表達框架 ~ PREP
11.
課程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