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00 1.
    為什麼我們都不喜歡上課?
  • 00:36 2.
    笑話與記憶系統
  • 00:41 2.1
    工作記憶區
  • 01:00 2.2
    長期記憶區
  • 01:25 2.3
    用理解笑話為例,說明長期記憶區的重要性
  • 02:14 3.
    如何讓資訊進入長期記憶區?
  • 03:37 3.1
    實驗解釋
  • 04:15 3.2
    思考後對個人有意義的資訊,容易被記憶
  • 04:36 4.
    死記硬背的教學方式無法引發思考
  • 05:32 5.
    提供背景知識來促進思考
  • 06:15 6.
    記了,卻不會使用?
  • 07:31 6.1
    如何把知識變成可以用的工具
  • 08:03 6.2
    記憶組塊
  • 08:22 6.3
    反覆練習
  • 09:07 6.4
    透過記憶組塊和練習,解決複雜問題
  • 09:31 7.
    我們能變聰明嗎?
  • 09:44 7.1
    弗林效應
  • 10:28 7.2
    基因是否特別偏袒某些人?
  • 11:09 7.3
    基因扮演了引路人的角色
  • 11:29 8.
    努力是可以改變結果的
  • 11:40 9.
    對教育的詮釋
  • 索引
  • 筆記
  • 討論
為什麼我們都不喜歡上課?
長度: 12:34, 瀏覽: 532, 最近修訂: 2022-04-06
對你來說,學習是快樂的嗎?
如果不是,那又是為什麼呢?
 
學習,包含了理解、記憶、活用的過程。
當不能充分理解資訊、記不住該記的知識,就無法活用所學來解決問題,導致學習時感到挫折,得不到成就感,當然就不快樂。
 
如果我們可以理解大腦的運作,這些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
 
 
大腦如何理解、記憶?
當我們聽到笑話時,為什麼覺得好笑呢?
因為大腦中有「工作記憶區 (短期)」與「長期記憶區」,在聽笑話時,工作記憶區只吸收到笑話本身,而長期記憶區提供額外資訊 (生活中的背景經驗),讓我們明白笑話的發生背景與意義,才會覺得好笑。

由此可知,豐富的長期資料庫,對於理解新資訊大有幫助,即使只是一個笑話。
 

建立豐富的長期資料庫
資訊怎麼進入長期記憶區呢?
  1. 思考後的「意義」是資訊被記住的關鍵
    作者用反例來說明,單純的重複閱讀,或對事件產生情感,並不能幫助我們記憶。
    關鍵是,找出資訊對自己的意義!而「思考」,就是產生意義的重要過程。
     
  2. 善用記憶組塊儲存訊息
    例如:HBO、FBI,我們知道它的意義,所以更容易記住。
    比起沒有意義的字母組合,例如:PNO、ETF,記憶組塊能夠節省工作記憶區的空間,能讓工作記憶區不容易被填滿。
     
  3. 反覆練習
    就像綁鞋帶、開車到公司,一開始得花全部注意力,但多次練習後,就變輕鬆了。
    因為經驗的累積,讓這些「程序」進入長期記憶區,而變成本能!
     
 
學習,讓我們變得更聰明
弗林效應提出,在 30 年間美國人的智力有明顯上升的現象,
為什麼呢?基因不可能在短短幾年間大幅改變,所以弗林認為:教育品質的提升、網路讓取得資訊更方便,這些環境改變對智力造成的影響遠大於基因。

因此,基因不是影響聰明與否的關鍵,它只是先天優勢,關鍵是後天努力付出
即使沒有「天分」,透過努力學習,也可以改變劣勢,到達適合自己的地方。
 
 
 
講者的教育觀點
最後,說書人 Vincent 分享他對教育的觀點 ~
我們是否能從解一道數學題當中,學到面對難題的應對方法?
我們是否能從歷史題中練習推演結果的技巧?
我們是否能在考試失利時,學會從失落中站起來的心境轉變?
 
教育就是 ~
當我們遇見難題時,去拆解問題,看見問題中的深層結構,並用理解能力去融會貫通的過程。
 
 
來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s16Gt0WZuM&t=14s
透過連結,您可以觀看原作者「文森說書」在 YouTube 上更多的影片喔
 
Q. 嵌入 YouTube 影片合法嗎?
完全合法,請參考智慧財產局的說明
    評語
    請登入後才可以評分
    • 00:00 1.
      為什麼我們都不喜歡上課?
    • 00:36 2.
      笑話與記憶系統
    • 00:41 2.1
      工作記憶區
    • 01:00 2.2
      長期記憶區
    • 01:25 2.3
      用理解笑話為例,說明長期記憶區的重要性
    • 02:14 3.
      如何讓資訊進入長期記憶區?
    • 03:37 3.1
      實驗解釋
    • 04:15 3.2
      思考後對個人有意義的資訊,容易被記憶
    • 04:36 4.
      死記硬背的教學方式無法引發思考
    • 05:32 5.
      提供背景知識來促進思考
    • 06:15 6.
      記了,卻不會使用?
    • 07:31 6.1
      如何把知識變成可以用的工具
    • 08:03 6.2
      記憶組塊
    • 08:22 6.3
      反覆練習
    • 09:07 6.4
      透過記憶組塊和練習,解決複雜問題
    • 09:31 7.
      我們能變聰明嗎?
    • 09:44 7.1
      弗林效應
    • 10:28 7.2
      基因是否特別偏袒某些人?
    • 11:09 7.3
      基因扮演了引路人的角色
    • 11:29 8.
      努力是可以改變結果的
    • 11:40 9.
      對教育的詮釋
    位置
    資料夾名稱
    精選
    發表人
    簡鴻至
    單位
    台灣數位訓練課程
    建立
    2022-04-06 16:47:43
    最近修訂
    2022-04-06 16:47:43
    長度
    12:34
    1. 1.
      訓練再突破!
    2. 2.
      核心職能
    3. 3.
      學習方法
    4. 4.
      xms+ 系統教學